[你离海洋有几步航海初体验] 海洋奇缘百度百科

  坦率地讲,我的第一次出海并不成功。傍晚出发时乌云已经压得很低,浪很大,阴郁寂静的海面,隐约能见到几点跳脱的白帆,但又很快地没入了无尽的颠簸里。船在离开码头不到半个小时后,暴雨突袭。毫无出海经验的我,完全不懂得做任何远航的准备。底舱已被吐得一片狼藉,外舱的遮雨棚在八级的暴风雨中显得微不足道。我裹着厚厚的冲锋衣蜷缩在角落里,一边克制着胃里的翻江倒海,一边抓紧身边的绳索,只怕一个翻身呕吐之后,就被大浪卷了进去。
  船的速度很慢,一会儿被推到浪尖,一会儿又被卷到谷底。眼看海水在周围筑起围墙,又瞬间被抛出墙外,船瑟缩得像片秋天的叶子,却又始终倔强地不肯消失。船长很淡定,指挥着水手们往来奔忙,而我也第一次体会到浪里行船的艰辛与恐惧。
  初次航海后,我也开始迷上了这项运动。不光因为水手们风浪里孤注一掷的坚毅,还为了那份世界尽头的宁静与安然。黎明,在船头抚摸着初升的太阳,你会以为,这样,就是永远了。
  选择适合你的培训机构
  在发达国家,帆船培训机构已经正规化,系统化,国际化,趣味化,大众化。国际上一些成熟和权威的体系包括美国帆船联合会American Sailing Association(简称ASA)、英国皇家游艇会Royal Yacht Association(简称RYA)等,其中ASA体系是先进的商业化阶梯式教学体系,以安全易学、充满乐趣为培训基点,拥有遍布全球的培训学校和租船公司,是比较流行的培训体系。虽然培训总部在上海,但却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其他海滨城市进行多样教学。
  于是,我的第一阶段基础课程,就随着ASA在美丽的三亚海棠湾开始了。
  通常在选择学习阶段之前,教练都会针对你的航海经验给出些意见,并对你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做个规划,培训中心会为你提供培训大纲,教材甚至部分必需的装备和必要的船时进行练习。那么,对于我这种有过很多次海上随行经验的体验式船员来讲,好吧,从零开始。你的优势或许只是,不用再过晕船那关。
  3月的海棠湾,气温并不太高,从海边散步回来后,在客栈小浪漫的平台上,我和我的同学们开始了关于帆船的第一课。
  有着古天乐肤色的教练幽默地讲解着海上航行的基本规则,而我却在思虑着短短几天时间够不够晒出诱人的巧克力色。
  走上正轨
  参与培训
  上午理论基础,下午海上实操,大致就是我们101阶段的课程安排,这样的全天候学习要历时三天,才将获准参与达标考试,理论与操作课程同时合格后才能拿到初级证书。
  同学们经过一上午心猿意马的理论培训,个个跃跃欲试。迅速吃过午饭在小平台候着,终于被批准趟过浅滩爬上了船。(记住,在没有码头的情况下,不要穿长裤上船哦。)
  六个学员加一个教练,挤在一艘“珐伊26”上刚刚好,天色正美,阳光活泼,海水清澈见底,我们像春游的孩子一样兴奋得就差唱首歌来欢呼赞颂。然而,这样的状态并没能持续多久,泊在原地听教练讲解细节时,目不转睛的专注换来了一阵阵眩晕。几个浪打过,开始出现了呕吐的人。接着觉得脖子发烫,眼睛发花,才想起从包里掏出教练叮嘱的帽子、围巾、墨镜、防晒霜,通通装备了个齐全。
  其实,原则上水域和风力适宜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帆船的培训,但是通常俱乐部会根据课程的设置来选择最佳的地点。比如ASA101课程针对没有任何基础的人群,为了克服初学者的恐惧心理,大都选择相对的静水水域,比如上海的淀山湖,基本没有水流的影响,没有涌就不容易晕船,风浪不大,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练习比较有利。而到了ASA103和104课程,因为需要学习一定的导航知识,经历一定的航行体验,甚至是夜航体验,在岸线比较复杂和岛屿众多的地区,就更为适合。所以,ASA培训中心通常会在上海淀山湖进行初级和中级的培训,而将高级的培训外延至周边沿海,大连、威海、青岛、舟山、厦门和三亚根据季节调整都是很好的选择。除此之外,青岛-济州岛,舟山-冲绳,三亚-西沙几条热门航线也是ASA高级航海培训课程的热门航线。
  而此次来参加101+103订制串联培训的同学们,大都贪图了三亚的美色才争相从北京、上海飞了过来,所以,眩晕过后也只能安慰自己,高难度就等于高起点了。
  严格考核与实际操作
  我相信天下的学生都有同样的认知,学习经历是丰富多彩的,结业考试却是冷漠无情的。千万别以为你交了钱就能蒙混过关。
  就像我在103的术课考试“进出码头”的项目中,就连考了三遍!
  虽然是无动力帆船,但进出码头时候也依然需要发动机的配合。站在超大的舵轮面前,很威风,一下子各种与航海有关的影片在脑海里纷纷播映,连海贼王都又重温了一遍。然而船长,当真不是个轻松的角色,依靠舵轮调整方向,比汽车方向盘灵活,但反应相对迟缓,等开始反应了动作又太过夸张,好几次原地转圈直奔水泥码头,吓坏了教练和一众同党。也着实让我心虚胆寒了一番。
  远航的难度就更高,船长不光要看着方向操作舵轮,还要听取教练指令后领导各岗位船员分角色各司其职,赶上风浪大就更是手忙脚乱,幸好有若干主力船员配合着我这个惟一花旦,才保我乘风破浪过关。要不是因为船长角色是必考的一关,我真想永远做个只出力气的帆手。当然,站在船头看风景的瞭手也还是很适合我的。
  培训系统中有句很经典的句子—学习仅仅是个开始,为什么这么说呢?帆船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,需要多动手,多动脑,而帆船上面很多索具的调整不是惟一性,在不同的风力和海况下不尽相同,所以,需要尽可能多练习,掌握不同状态下的调整,才能形成一个认知的模式。这个过程的建立不是短短的几十个学时就能做到的。所以,培训的学习仅仅是个开始,它只能告诉我们正确的理论和方法,在课时之外,至少要拿出相应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。
  接触赛事是最好的提高方法之一,通常小帆船比赛大多是专业队运动员的赛事,而大帆船(龙骨帆船)的帆船赛参与人员就要广泛得多,很多船东、爱好者都可以报名参赛。有人觉得帆船赛太累,跟帆船休闲的精神相悖,其实帆船本身就是动静结合,悠闲和刺激并存的东西。参加帆船赛可以以赛代练,技术提高得快。